![]() |
教學成果獎 |
2017年上海市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獲獎名單 | ||||
序號 | 成果名稱 | 主要完成人 | 主要完成單位 | 獲獎等級 |
1 | 以ABET認證為契機 提升化工高等教育質量 增強中國模式自信 | 辛忠、郭旭虹、司忠業、赫崇衡、許志美、 徐益升、徐菊美、樂清華、錢旭紅 | 華東理工大學 | 特等獎 |
2 | 樹立OBE理念,構建理工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模式 | 黃婕、倪煒、沈文君、司忠業、耿胥、欒偉玲、姚磊、鄧自洋、胡兵、鄭東 | 華東理工大學 | 一等獎 |
3 | 面向重大戰略需求,聚焦一流學科建設,探索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 | 范體軍、常香云、李英、齊國友、夏衛紅、 程巖、李淑霞、劉建香、李琳、吳一帆 | 華東理工大學 | 一等獎 |
4 | 多方位構建系統性、創新性和工程化的高分子科學理論和實踐課程體系 | 莊啟昕、唐頌超、李欣欣、錢軍、張德震、 滕鑫、周權、劉小云 | 華東理工大學 | 一等獎 |
5 | 依托一流團隊,聚集精品資源,開拓以培養創新能力為導向的課程建設之路 | 彭昌軍、劉洪來、尚亞卓、熊焰、胡軍、 徐首紅、胡英 | 華東理工大學 | 一等獎 |
6 | 課內外融合的大學生程序設計能力立體化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郭衛斌、王占全、羅勇軍、何高奇、虞慧群、李建華、楊建國、趙敏 | 華東理工大學 | 一等獎 |
7 | 自動化專業工程教育改革與實踐 | 侍洪波、劉漫丹、孫自強、王華忠、孫京誥、顧幸生、葉西寧、譚帥 | 華東理工大學 | 一等獎 |
8 | 基于兩校區辦學的“五位二體、三階遞進”的創新實踐體系的構建和理論探索 | 張文清、徐志珍、夏瑋、王燕、胡坪、徐首紅、蔡良珍、孫學芹、劉金庫 | 華東理工大學 | 一等獎 |
9 | 智能型、個性化、多層次高等數學能力培養新模式的實踐 | 殷錫鳴、江志松、李紅英、蘇純潔、楊勤民、陸海湖、孫玉芹、安玉蓮、賀秀霞、朱焱 |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電力學院、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一等獎 |
10 | 加強信息與教學管理深度融合,創建基于數據驅動的教學質量監控與評估機制 | 張先梅、夏春明、范圣法、駱華鋒、樂清華、裴小琴、劉冬梅、張正清、房一泉、王源遠 |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喆思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 一等獎 |
11 | 構建制藥工程專業“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提升專業人才的工程能力培養 | 羅曉燕、宋恭華、鄧衛平、任福正、趙建宏、劉宏偉、馬紅梅、任國賓 | 華東理工大學 | 一等獎 |
12 |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惠虎、周邵萍、馬新玲、張洪波、涂善東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3 | 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理工特色院校基于外語學科競賽的創新人才培養 | 高攀、顏靜蘭、楊慧敏、賈卉、華靜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4 | 思政課問題導入式專題化研究型教學新探索 | 徐國民、邱衛東、盧楊、奚建武、葉敏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5 | 大數據背景下高水平大學生運動員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周曉燕、韓駿、吳婷、曾理、葉心明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6 | 在線開放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大學生勞動就業法律問題解讀》的開發和運行 | 劉金祥、劉漢偉、劉源、儲琰、岳海洋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7 | 基于OBE理念,構建《化工原理》課程群的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 潘鶴林、黃婕、齊鳴齋、葉啟亮、張秋香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8 | 夯實基礎、融合專業、強化實踐,推進理工科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與實踐 | 王占全、文欣秀、虞慧群、劉江、趙雙良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19 | 融合先進成圖技術,構建工程制圖創新能力培養新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 郭慧、馬惠仙、劉晶、趙菊娣、張明忠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20 | 三維一體的定量金融人才培養新模式的探索和改革 | 汪冬華、盛寶蓮、錢麗霞、蔣志強、鄭慶寰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21 | 以多工科專業為背景的物理課程體系構建和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 鐘菊花、房毅、顧英俊、陸慧、章登宏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22 | 工程教育認證視域中高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教學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王慧鋒、劉敏、毛慶峰、胡欣敏、張正清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23 | “點面線結合,四位一體”的成人高等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 | 張雪芹、許學敏、黃婕、陳德慶、董小芹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24 | 依托實驗中心,多維度一站式創新創業實踐人才培養體系構建 | 莊英萍、常雅寧、魏東芝、王啟要、彭鈺珂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25 | 機械設計課程的長期教學改革與完善 | 安琦、王建文、陳琴珠、王小芳、夏守浩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26 | 以《設計原理》為導向的專業認知和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建設 | 程建新、丁偉、于煒、葉俊男、章彰 | 華東理工大學 | 二等獎 |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評定 年份 | 成果名稱 | 獲獎 等級 |
2014 | 構建國際實質等效的化工專業認證體系,提升化工高等教育國際競爭力 | 1 |
2014 | 遠程教育工科專業在線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 2 |
省部級教學成果獎
評定 年份 | 成果名稱 | 獲獎 等級 |
2013 | 創建團隊發展長效機制,持續開拓課程建設之路 | 特 |
2013 | 工科在線實驗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及校際互選互認 | 1 |
2013 | 化學工程與工藝特色專業改革實踐——按需培養,分類施教新培養模式的探索 | 1 |
2013 | 機械與化工復合型人才多維度工程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1 |
2013 | 基于工程能力培養的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教育體系構建與實踐 | 1 |
2013 | 強實踐、重創新,培養適應現代制藥工程需求的專業人才 | 1 |
2013 | 深化教風學風內涵建設,創建高質量本科教育保障機制 | 1 |
2013 | 學研互動,傳承創新,建設應用化學特色專業 | 1 |
2013 | 以行動學習推動MBA培養模式創新 | 1 |
2013 | 優化多層實踐基地和程序設計公共課群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和創新能力 | 1 |
2013 | 彰顯過程控制特色,培養自動化專業工程創新型人才 | 1 |
2013 | 改革運營管理課程,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 2 |
2013 | 工業設計教學模式及創新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 2 |
2013 | 建設實驗工程制圖新課程 拓寬卓越工程師專業基礎 | 2 |
2013 | 思想政治理論課“全方位育人體系”的創新與實踐 | 2 |
2013 | 突出實踐教學,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探索與實踐 | 2 |
2013 | 依托優勢學科的生物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實驗/實踐體系的構建 | 2 |
注:特等獎1項,一等獎10項,二等獎6項。 |
版權所有 © 2013 華東理工大學教務處
網站管理 地址:上海市梅隴路130號 郵編:200237 E-mail:jiaowuchu@ecust.edu.cn |